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养鹅技术 » 鹅病防治 » 正文

冬季常见7种鹅病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12-29  浏览次数:1406
核心提示:本文分享冬季常见7种疾病的防治措施,欢迎各位小伙伴留言探讨。1. 小鹅瘟冬季由于天气寒冷,是小鹅瘟的流行季节。小鹅瘟主要侵害
 本文分享冬季常见7种疾病的防治措施,欢迎各位小伙伴留言探讨。

 

1. 小鹅瘟

冬季由于天气寒冷,是小鹅瘟的流行季节。小鹅瘟主要侵害3~25日龄的雏鹅,年龄越小越易发病,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一般1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。

 

防治措施如下:

(1) 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,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(按1︰100稀释),每只鹅1毫升,15天后产生免疫力。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,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.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,5天后产生免疫力。

 

(2) 如购进的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,则应尽快给雏鹅接种小鹅瘟疫苗。发生小鹅瘟后要及时治疗,对雏鹅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紧急预防,每只雏鹅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.5毫升,对发病雏鹅每只注射1毫升,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,隔日重复注射1次,治愈率为70%~85%。

 

(3) 另外,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。雏鹅1~3日龄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(治疗量万分之五)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,预防肠道疾病。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(按使用说明稀释)。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、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、磺胺类、钙片等药物,预防雏鹅疾病。

 

2. 流行性感冒

此病由细菌感染引发,仅发生于鹅,对鸡鸭不表现致病性,不感染人。各种日龄的鹅均感染,而雏鹅更易感染。该病常发生于初冬和倒春寒天气,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。气候突变,寒冬长途运输,饲养管理不当,都可造成该病的发生与流行。该病潜伏期短,出现症状早。

 

主要症状:

病鹅呼吸困难,鼻腔流出大量分泌物,体温升高,沉郁减食,毛乱流泪。后期常常强力摇头并向后弯,用力甩出鼻腔内分泌物,使体毛潮湿而粘有粘液。后期出现头脚发抖,站立不稳,严重的两脚麻痹,不能站立。死前出现下痢。

防治措施:保持鹅舍良好的通风,光线要充足,饲养密度要适当,舍间、运动场环境要干燥、清洁。要加强防寒保暖,对不同日龄鹅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,饮水要清洁,垫草要干燥。对本病多发区域,找有关兽医主管单位,进行确诊定性后,采用灭活苗进行预防接种。对发病区要及时采取严格隔离、紧急消毒等措施,对小群最好捕杀。同时可用药物治疗,如磺胺嘧钠、青霉素、红霉素、环丙沙星、氟哌酸以及中草药等进行对症治疗。

 

3. 鹅霍乱

主要由细菌引起。鸡、鸭、鹅都易感染。多发生在冬初和早春,最急性型出现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。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,不敢下水,毛乱,尾下垂,频频摇头,鼻流白色粘液或泡沫,出现黄绿、灰黄或绿色下痢,严重时便血,体温升高至41℃~44℃,2~3天就会死亡。

 

慢性型的病鹅消瘦,拉稀,关节肿胀、化脓、跛行,排泄物具有特殊臭味,对生长、增重、产蛋率有很大影响,长期不能恢复。幼鹅较成鹅的发病和死亡率都高。

 

防治措施如下:

要科学饲养,科学管理,以杜绝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。对环境要彻底消毒,保持场舍干燥、洁净、通风、光线充足。

 

定期检疫,早发现病鹅,及时隔离和销毁死鹅,防止传染。常用消毒药为1%漂白粉、10%鲜石灰乳、3%石炭酸、1%氢氧化钠等。对常发区域每隔3~4个月进行疫苗注射,注苗时停止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。发病时,可用0.02%的复方新诺明或喹乙醇、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。也可用0.05%~0.1%的土霉素拌料,同时用青霉素及其他广谱抗生素均有疗效。对病程长体质弱的鹅,必要时在用药中可适当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VC,也可饮用电解多维。

 

5. 副伤寒

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,多发生于雏鹅。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。主要表现为腹泻、结膜炎、消瘦等症状,成年鹅症状不明显。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、粪如清水,日趋衰弱。病鹅食欲消失、腹泻,粪便污染后躯,干枯后封闭肛门,导致排粪困难。成年鹅呈慢性,主要是消瘦。

 

病理变化:

食道空虚,肝脏肿大、充血,黏膜充血、出血,气囊膜混浊,盲肠肿胀,内容物呈干酪样。

 

防治措施如下:

(1) 注意饲养管理,不喂腐败的饲料,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,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,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。

 

(2) 用敌菌净饮水、拌料效果好。

 

6.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

矛形剑带绦虫主要寄生于鹅的小肠内,当虫体长大时,大量积聚于小肠会造成肠道机械性堵塞,影响鹅的消化吸收,从而影响鹅的生长,甚至造成死亡。外来品种更易发生该病。病鹅生长发育迟缓、贫血、拉稀、消瘦、离群呆立,零星死亡。在死鹅或病鹅的小肠里可以找到大量的虫体。该虫体乳白色、扁平,分节,外表呈矛形,成虫长8~15厘米,宽18~20毫米。

 

防治措施如下:

(1) 鹅群定期驱虫。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,及时清理粪便,饲喂的水草要清洗。

 

(2) 加强饲养管理,提高鹅抗病能力。

 

(3) 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,每千克体重按20mg的剂量1次投服。

 

7. 鹅虱

鹅虱是藏于鹅体羽毛内的寄生虫。虫体小,形状象牛身上的虱子。虱的全部生活都离不开鹅体。虱吸食血液及羽毛、皮屑,还会伤皮肤,造成鹅体发痒不安,生长发育缓慢,消瘦,成年鹅产蛋量下降。

 

防治措施如下:

(1) 鹅舍要经常清扫,垫草常换。鹅舍经常用0.2%的敌敌畏喷洒消毒。

 

(2) 已有鹅虱的鹅可用0.5%的敌百虫粉剂喷洒羽毛中。

 

 
 
[ 养鹅技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养鹅技术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华企立方提供技术支持  鹤山市广佛饲料有限公司  粤ICP备17083824号